如夢之夢 (2013)
「在一個故事裡,有人做了一個夢;在那個夢裡,有人說了一個故事。」
賴聲川的劇場史詩
《如夢之夢》
A Dream Like A Dream
8小時的傳奇性看戲經驗
360度獨特的環形舞台
"(這些年來)為大眾的觀眾創作⋯⋯我的實驗精神總被限制在某些基本的經濟界線之內。這次作品,是我第一次有機會讓想像力自由奔跑,不受此邊界的拘束。到目前為止,感覺自己非常被解放。"~~賴聲川2000年1月寫於《如夢之夢》創作前期
在賴聲川三十多部舞台劇作品中,《如夢之夢》不愧為諸多寶石之中最瑰麗璀璨的一顆。不論它的內容,還是特殊演出形式,還是長度,都是在創作以來不斷被討論的焦點。它創造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觀戲經驗,它讓劇場回歸到更原始神聖的生命地位,而它在製作上帶來的先決難題,使它很少能得到演出的機會。今天的演出則是一次稀有的經驗,一場在劇場中難得「看見自己」的旅程。
被廣泛稱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舞台作品之一的《如夢之夢》創作於2000年,分別在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舉行三個半小時英語版的工作坊式演出,以及在台北藝術大學舉行八個小時中文正式演出。演出後,立刻成為一個傳奇性的秘密--只有少數人看過,而看過的觀眾則稱之為極特殊的劇場及生命經驗。
第二年,賴聲川在他所任教的台北藝術大學新的藝術管理研究所應邀開設課程,讓五位研究生共同研究一個題目作為期末報告:「《如夢之夢》專業重演企劃案」,讓同學們透過該作品所開創的特殊格局及之前從未見過之演出形式佈設演出計劃。五位研究生一學期努力的結果,最後呈現報告結論:該劇無法重演!不但無法籌集專業演出所需之預算,更在台灣找不到適合之演出空間。
幸好2000年台北演出有一位觀眾特別從香港來看戲,那就是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毛俊輝老師。他看完之後,立志要在香港製作該劇。在說服話劇團董事會,克服萬難之後,利用香港話劇團優厚的資源和成熟的演員班底,《如夢之夢》2002年在香港文化中心得到第一次專業演出,成為香港舞台劇演出史的特殊現象。
當時,反過來有台北兩廳院的同事們結夥赴港看戲,看完之後覺得兩廳院應該在台灣製作此戲。和表演工作坊商討之後,想到唯一的一個辦法可以克服所有的預算和空間問題,那就是:直接利用國家劇院的舞台面作為觀眾席「蓮花池」的位置,並且和台北藝術大學合作,結合人力和物力的資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於2005年順利完成,演出得到巨大的迴響。
這一切的困難讓表坊行政總監丁乃竺常說,每次製作《如夢之夢》都當作是最後一次,因為實在太困難了。想不到事隔八年,在北京央華文化公司幾乎不切實際的努力之下,加上台北兩廳院和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支持之下,《如夢之夢》這個傳奇性的、夢一般的劇場旅程,得以再度華麗展現在大家面前。
編導、演員和製作、技術團隊已經準備好和大家一起完成近八小時的演出,願大家有一次美好的經驗!
藝術總監⊙賴聲川
演員⊙
許晴 飾 顧香蘭C、說故事者
史可 飾 香蘭A、說故事者
譚卓 飾 香蘭B、說故事者
金士傑 飾 伯爵、說故事者(部分場次)
胡歌 飾 五號病人B、說故事者
孫強 飾 五號病人A或伯爵(部分場次)、說故事者
李宇春 飾 醫生A、說故事者
趙蕙梓 飾 醫生B、翠琴、夢中行人、買票行人、旅客、街頭行人、火車服務生、法國客人#5、煎蛋的江紅、船客、貴婦、樂手、乘客、銀行經理、路人、說故事者
徐堰鈴 飾 江紅A、說故事者(部分場次)
劉美鈺 飾 江紅A或堂妹、寶霞、愛麗絲、新伯爵夫人、買票行人、夢中行人、旅客、街頭行人、法國客人#3、船客、乘客、中年婦人、狂歡者、說故事者
閆楠 飾 王德寶A或五號病人A、堂哥、買票行人、夢中行人、醫生#4、旅客、街頭行人、法國客人#2、家屬、市長隨從、警衛、船客、狂歡者、說故事者
李宗雷 飾 王德寶A(部分場次)、薩爾瓦多、馬老闆、陳主任、買票行人、夢中行人、醫生#2、旅客、臺灣客人#1、法國客人#2(部分場次)、船客、乘客、街頭行人、神父、狂歡者、說故事者
羅巍 飾 王德寶B、妻子的敵人、林醫生、買票行人、旅行社員工、旅客、小酒店客人、回憶中的總管、船客、貴客、市長、乘客、街頭行人、狂歡者、說故事者
吳澆澆 飾 江紅B、媛媛、哲學家、病人、買票行人、夢中行人、旅客、醫生#1、船客、貴婦、乘客、街頭行人、新僕人、狂歡者、說故事者
張藝霖 飾 妻子A、伯爵夫人、模特兒(維若妮卡)、清潔工#1、街頭行人、快速火車乘客、煎蛋的江紅、旅客、船客、乘客、女主人、狂歡者、說故事者
孫銘晗 飾 妻子B、萍香、新伯爵夫人(部分場次)、咖啡館老闆、病人家屬、旅行社員工、旅客、臺灣客人#4、城堡櫃檯、煎蛋的江紅、海關、船客、女僕#1、乘客、街頭行人、中年婦人(部分場次)、說故事者
陳溱 飾 十里紅、崗蒂夫人、堂妹(部分場次)、徐教授、清潔工#2、買票行人、夢中行人、旅客、街頭行人、法國客人#1、煎蛋的江紅、船客、貴婦、乘客、狂歡者、說故事者
楊雪 飾 金姨、堂姐、作曲家、買票行人、夢中行人、餐館老闆、法國客人#3(部分場次)、煎蛋的江紅、船員、貴婦、乘客、街頭行人、上海護士、狂歡者、說故事者
蕭慧文 飾 攝影師、二寶、護士#2、夢中行人、買票行人、台灣客人#2、城堡女服務生、煎蛋的江紅、船客、女僕#2、街頭行人、說故事者
金珊 飾 瑪莉、妙蓮、孫女、護士#1、買票行人、夢中行人、旅客、書店顧客、煎蛋的江紅、中國僕人#1、家屬、女孩、狂歡者、說故事者
牛婷婷 飾 吉普賽人、如玉、雪雪、病人家屬、電影院售票員、旅行社員工、旅客、街頭行人、快速火車乘客、回憶中的瑪莉、煎蛋的江紅、家屬、貴婦、愛麗絲(部分場次)、銀行行員、新模特兒、船客、狂歡者、說故事者
傅興 飾 皮耶、張老闆、夢幻醫生、醫學院代表、病人家屬、買票行人、旅客、書店顧客、城堡經理、船客、乘客、街頭行人、說故事者
王鶴鳴 飾 老總管(尚‧保羅)、醫生之父、買票行人、夢中行人、旅客、街頭行人、教授、船客、狂歡者、說故事者
顧浩然 飾 超現實主義者、翻譯(沈先生)、上海醫生、同事、病人、買票行人、夢中行人、旅行社員工、旅客、書店老闆、法國客人#6、餐館客人、茶館客人、船員、貴客、車掌、代書、街頭行人、狂歡者、說故事者
屠楠 飾 路易、錢老闆、病人家屬、買票行人、夢中行人、臺北警察、旅行社員工、旅客、把脈者、小酒館客人、城堡領班、茶館跑堂、船員、貴客、家屬、法國警察、街頭行人、狂歡者、說故事者
孫小樂樂 飾 共產黨、楊大少、病人、堂哥、準男友(部分場次)、買票行人、夢中行人、侍者#2、家屬、貴客、警衛(部分場次)、街頭行人、狂歡者、說故事者
曲浩天 飾 賈克、咖啡館服務生、工友1、準男友(部分場次)、買票行人、夢中行人、臺北警察、旅客、街頭行人、快速火車旅客、侍者#1、驗關、保鑣#1、行李夫#1、家屬、法國警察、男主人、船客、狂歡者、說故事者
阮力 飾 神秘舞者、男孩、病人、堂弟(部分場次)、探病者、烤玉米的小販、夢中行人、旅客、臺灣客人#3、城堡男服務生、煎蛋的江紅、茶水、中國僕人#2、賣花小販、船客、男僕、乘客、街頭行人、狂歡者、說故事者
胡帥 飾 笛師、樂手、買票行人、夢中行人、旅客、法國客人#4、船客、貴客、家屬、學畫者、街頭行人、說故事者
王路 飾 樂手、街頭藝人、工友#2、買票行人、夢中行人、旅客、保鑣#2、行李夫#2、乘客、船客、街頭行人、說故事者
服裝造型總監⊙葉錦添
燈光設計⊙簡立人
舞台設計⊙張哲龍
音樂設計⊙洪予彤、胡帥
平面設計⊙陳俊言
監製⊙丁乃竺
製作人⊙謝明昌、王可然、段嶸
策劃主辦⊙郭文鵬、林宏鳴、張朝慧
聯合製作⊙【表演工作坊】、北京央華文化發展公司、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
2013~2014 亞太巡演:
2013年4月1日~4月14日 ⊙北京保利劇院
演出場次:4/1-2、4/3-4、4/5、4/6、4/7、4/8-9、4/10-11、4/12、4/13、4/14
2013年5月9日~5月11日 ⊙烏鎮大劇院
演出場次:5/9-10、5/11
2013年6月10日~6月23日 ⊙上海東方藝術中心
演出場次:6/10-11、6/12-13、6/14、6/15、6/16、6/17-18、6/19-20、6/21、6/22、6/23
2013年8月19日~9月1日 ⊙台北國家戲劇院
演出場次:8/19-20、8/21-22、8/24、8/25、8/26-27、8/28-29、8/31、9/1
2013年9月28日~9月29日 ⊙深圳大劇院
演出場次:9/28、9/29
2014年2月6日~2月9日 ⊙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
演出場次:2/6、2/7、2/8、2/9
總演出場次:36場
預計觀賞人次:約30,000人
雄偉炫麗的史詩劇場。《如夢之夢》是經典,充滿偉大的創意,令我想起勒巴吉(Robert LePage)的作品。如夢同樣具娛樂性,同樣有深度,但不知為什麼,《如夢》更神祕。
——林懷民,雲門舞集藝術總監
毫無疑問,《如夢之夢》是華人戲劇的一個重大里程碑,它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中文劇作。它超然的智慧和創新使其成為一個文化事件,同時也是一次具挑戰性而令人回味無窮的觀賞體驗 。
《如夢之夢》可能是華文戲劇中最具宇宙觀的作品⋯⋯這種豐腴性非常罕見,只有在藝術高度達到一般觀眾或許會迷惑程度的藝術家手下所打造出,具偉大廣度及深度的作品中才能見證到。未來世代可能會大呼過癮的去分析這部作品一切的細枝末節,但我們可以自豪地說,當年我們曾經在場,親自目睹了大師使出他的奇跡。
對於觀眾而言,這個作品的質感如此地縝密,智慧如此之高超,令人必須絕對的投降。”
——周黎明《中國日報》 (China Daily)
這一部偉大的作品打破了劇場演出的常規,但讓觀眾看完仍然渴求更多。儘管這個製作背後所要滿足的需求無比龐大,這部經典大作卻創造出令人振奮的驚奇創意。
——紐約著名劇評人 Jonathan Kalb
《如夢之夢》的宏大不僅僅因為它八小時的演出長度,也不僅因為故事跨越了80年及四個地方,而是因為它立意高遠,境界幽深,充滿哲思與禪意。中文話劇從未如此超脫,又如此親近,它是一個偉大藝術家全盛期的傑作⋯⋯但只有看到最後一幕,你才會意識到它的空前高度。
——北京《新京報》
這可能是賴聲川笑聲最少的一個戲,卻也不時滿堂歡樂;這或許是賴聲川生命意境最深遠的一個戲,卻又能讓每個人感受到自我。
--阿順(北京 劇評人),《如夢之夢》:用人生百態製造夢境,新京報
如果說戲劇的使命,就在於讓真實的生命在舞臺上重生,賴聲川可以說調動了一切元素,聲音、話語、空間、表演、形體、燈光,就為了讓那一段段奇異的生命旅程,展示在你的眼前。
----《如夢之夢》的詩意空間,葉匡政,華夏時報
賴聲川的《如夢之夢》和東尼・庫許那(Tony Kushner)的《天使在美國》(Angels in America)同樣成為他們個別文化精神的試金石。加州大學洛杉磯分部學者段馨君說,賴聲川『為臺灣劇場作出時代性的貢獻』。確實,《如夢之夢》真正屬於史詩的特質並不是漫長的長度和龐大的製作規模⋯⋯而是其文化野心之廣度和深度。世界上和《如夢》同等級的作品同樣有這表現偉大主題的特質,包括加拿大戲劇偶像羅伯勒巴吉(Robert LePage)1994年的《歐大河的七支支流》(The Seven Branches of the River Ota)。
——〈改變我們生命的超級钜著在哪裡?〉,新加坡《海峽時報》
詩意、富哲學性、具強烈情感震撼力,並且附有強大的感染力以及佛教意味⋯⋯《如夢之夢》創下香港劇場歷史紀錄,不只是因為長度,同時也是因為其視野及藝術成就之廣大。
——《南華早報》
在世紀之交,賴聲川導演七小時版本的《如夢之夢》,標誌他成為亞洲最重要的劇場導演⋯⋯
——《表演藝術雜誌》
在一秒之間,觀眾遊走於人物的內外世界,自我與原我的串換,現在審判過去,客體與主體的交叉。在劇場環境裡,用真人、實景、實物、現場演繹出來,呈現出來不單純是一種電影感,獨白、對話、解說的畫外音、遠近鏡、定格溶鏡,那種既真實又虛幻的感覺,恍如進入了充滿詩意但詭異的迷離境界。
——香港《大公報》
這齣戲無論對賴聲川個人或華人戲劇而言,在題材、思想、時空概念、劇場美學等各方面都大有開創,因而備受矚目。
——〈浮生何如?——談《如夢之夢》的時空構想和生命觀照〉,林鶴宜
賴聲川的這部戲好在「活」上,時空的觀念,和一個人物多個側面的同時表現是電影做不到的。其實拍電影和做戲劇都一樣,都是因為你對「人」有深刻的認識才能碰撞出火花,賴聲川的「集體即興創作」和王家衛沒劇本時就開始拍攝電影是一個道理。關鍵你要知道怎樣才能拍出演員或場景的韻味,那種人共通的味道。
——杜可風,賴聲川與王家衛之共同攝影指導
賴聲川把生命關懷、哲理思考、劇場效果三者融而為一,而達致非凡的魅力。賴宛若技巧嫻熟的編織手,把七個半小時的穿穿插插、兜兜轉轉、離離合合,安排得妥妥貼貼,而又互相呼應,交相映襯,好看煞人!
——武耕,香港中文大學
一部有著驚人的野心、史詩般的、浪漫的、詩意的、華麗的、神祕的、宗教的、形而上的,以及有著強大情感感染力的舞台劇,演出長度是另人驚訝的七個半小時……筆者目睹了這地標式劇場演出不可思議的情感震撼⋯⋯賴聲川以大師手筆創造了關於生命旅程的經典作品。
—— Taiwan News
這是一個大膽的突破,一個深遠的旅程,不是新手的探索,而是成熟藝術家自信的自我超越。在題材上,賴聲川勇於大量引用修習多年的佛法,在形式上,是他過去所有嘗試的總和,並且超越這一切⋯⋯他又創造了一種新型態的劇場,在中國語文世界中。
——陶慶梅,北京劇評家
賴聲川揮灑出絕對名留臺灣劇場史上的動人作品。長達八個小時的演出中,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如開展盒中之盒的一一鋪展在觀眾眼前,賴聲川高超的說故事方法,讓人一路走進了他所編織的生命命題之中。
——《中國時報》
賴聲川建構了一個新畫布,讓他在這複雜作品諸多元素之間分離、同時創造連結。
—— Taipei Times
一個大劇川流不息,令人樂此不疲的,一定是牡丹旁邊的綠葉。《如夢之夢》的綠葉,好!一個角色幾個人分飾,又會同場出現,實際是功力大火拼,但角色中有自我又不出軌的狀況,體現了毛俊輝所說的『史詩式旅程交響樂』的層次感。
——《香港經濟日報》
此劇首先會引導觀眾以為是在講女醫師的故事,又以為是病患的妻子失蹤的真相追究的感覺,之後又是天安門事件學畫畫的學生的故事,後來又轉換成上海妓院的故事,整個故事變為四大結構,就如《如夢之夢》這個主題,甚至還要像夢。八個小時的長時間,一個人的故事,一生的紀錄,期待著一生長時間的演出,而這手法是很親和性的訴說這故事,可是這結構又讓觀眾的想像、假想反倒而行,而劇院巨大的舞臺在中央,又製作了觀眾席,作風非常奇特,舞臺在四方繞觀眾而演出,宛如觀眾是在魚池裡,由裡往外看,被這整個劇所感動。以為是談論過去,其實在談的是現在,頻繁著前後左右,觀眾要找尋著演出者,與傳統的觀眾看著前方的演出不一樣,可是觀眾又會不由自主進入到故事中,參與劇的效果,而觀眾又可以四方轉動,觀眾更容易被感動。看完這齣戲也讓他體會到【表坊】能持續二十年的理由。而且全劇常常有剎那間讓他摒住呼吸、唯美的感動,也是因為全劇人生如夢、夢如人生。
——永田靖,《act演劇評論誌》,日本,2005年5月第二卷第2號
賴老師的演出每一段段落非常俐落,七小時的戲觀眾完全沒有倦怠感,這就是全劇的力量及演出成功的要素,可以看到四周的觀眾受這戲而感動,觀眾在內、演出者在外,就宛如可以感覺到人生的時間的流動,就如夢中的夢,正如這戲的主題《如夢之夢》,就宛如夢一樣的美,將人生表演出來,也可以感覺到賴老師對於尋根的思想有興趣,舊時中國的感覺。
——瀨戶宏,THEATRE ARTS,日本,2005年夏季號
20年前的那一夜,他們說了相聲,將這個遺失於街坊巷裡的民間技藝,推到臺灣舞臺藝術的聚光燈下,從此自街頭躍入了殿堂,也成為【表演工作坊】最為人熟知的劇種。從那一夜到這一夜,【表坊】不只做相聲劇,近40部作品中,眾多原創劇本、演出形式皆締造臺灣甚至亞洲劇場史的紀錄。在20週年的此刻,特別演出史詩劇/巨作《如夢之夢》,不僅是【表坊】成立以來最盛大的戲碼、更堪稱近年亞洲舞臺劇史上最震撼的作品。這個龐大而複雜的後設劇本,訴說著幾個人的故事。幾個人,也可能只是一個人。在顧香蘭的人生中看見一點江紅、看見一點妻子;在王德寶身上看見妻子夢中的「敵人」;在伯爵夫婦(無論是伊莎貝爾或顧香蘭)之間,看見五號病人夫婦的婚姻關係;那是草原上的牧人的故事,是飛不出籠外的美麗小鳥的寓言,誰不是尋著莊如夢的天真,努力創造一個自己的國度?宛如俄羅斯娃娃般精巧,開啟一個盒子裡面永遠還有另一個充滿秘密的盒子,如此環環相扣卻又各自獨立。環狀舞臺不僅擴大了表演空間的格局,更暗寓著眾人生命的輪迴;兩人或三人飾演一角不僅便於時空的轉換,更作為生命多重性的詮釋。觀賞的過程中,我經常因為某個觸動而掉眼淚?在這個遺忘尊嚴與自由的年代,臣服於現實、妥協於安逸;也曾經哭喊著自主的價值與方向,可是路途太遙遠、太辛苦了,我連改變的勇氣都沒有,甚至不知道要怎麼改變。隨著戲碼接近尾聲,我竟然害怕從《如夢之夢》中醒來,害怕散戲後現實只能苟且延續,那是我曾嘲笑的「過日子」不是「過生活」,而誰不是這樣過的?浮生若夢,真正的生活總是只能在夢裡啊!是嗎?不是嗎?
——Inertia,〈一場不願清醒的如夢之夢〉,POTS破報,4/28/2005